X射线、CT、MRI、超声,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日趋成熟的医学影像已成为各类疾病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医学影像技术是通过借助于某种介质(如X射线、电磁场、超声波等)与人体相互作用,把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结构、密度以影像方式予以表现,供诊断医师进行判断,从而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其对于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医学影像手段可全面获得患者的多方位病变信息,对病变的定位、定量、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持,从而指导临床疾病的治疗方案,能有效地协助临床解决诊疗难题。影像学可以显示病变形态学改变以及功能学改变,大大的协助对疑难的病情病变的良恶性判断。
同时,医学影像还可实现临床疾病治疗后疗效的评估与随访,了解手术后有无残留、复发、转移以及术后并发症,并针对上述情况作出及时的诊断。
并且,通过基于医学影像的定期健康体查,可以发现早期病变,对病变进行早期判断,防微杜渐。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如何让医学影像诊断更加全面、准确、快速,是目前医学工作者们的重要探寻方向。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作为清华大学在985资金重点支持下建设的多模态医学影像中心,以医学影像研究,尤其是磁共振成像为核心研究内容,通过科技创新、产业结合,推动着中国的医学影像发展。
研究中心通过Philips iU22智能化彩色超声诊断系统进行心血管成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基础和方法研究将进一步对腹部、脑部和心脏方面的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研究;通过为SonixMDP Research系统配置L14-5/38、L14-5W/60、C5-2/60、SA4-2/24、L40-8/12探头及SonixDAQ并行数据采集模块,可提供超声波束合成之前的通道数据,从而更灵活地对波束合成进行控制与优化;通过基于V-1超声数据采集系统开发超快速超声弹性成像与血流成像技术,成功将其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为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做出了长足贡献,这多方位技术突破都离不开其背后的研究团队,包括多名在国际磁共振影像领域著名的科学家和多位有国际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留学经历的青年骨干。
其中,罗建文教授凭借在医学超声成像方向,特别是超声弹性成像及心血管疾病与肝纤维化诊断新方法的专项研究和杰出成就,受邀担任了医学影像领域顶级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期刊的编委,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医学影像作为结合了医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理论和技术的交叉学科,其专项科研创新不仅需要高医学水平的专家技术团队和先进的扫描设备,强大的后端算力支撑亦不可或缺,这决定了影像的最终成像质量和效率。
罗建文教授在科研中期的算法研究中也曾掣肘于后端算力,为进一步完善基于自监督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方法,提高超声成像的帧频,保证弹性成像的准确性和精度,罗教授采用了超集信息提供的后端算力升级方案,不仅有效解决了迫切的算力升级难题,方案的高扩展性更保障了后期算力的进一步高效扩展。
超集信息作为我国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以及OEM太阳成集团tyc539值得信赖的优秀企业,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数坤科技、文远知行、宝钢研究院、暗物智能、中国电信、国家电网、网易、微软等国家级实验室、大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新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强大、更稳定的高性能计算太阳成集团tyc539及专业服务。
近年来,超集信息联合英特尔、NVIDIA、希捷、西数、Bright Computing等业内知名合作伙伴,相继推出PlatforMax智算融合平台、赋智系列一体机、分布式存储、超融合、液冷计算等计算太阳成集团tyc539,降低科研门槛,加速人工智能时代的应用落地。